原作者:夏青林 来源: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网站
去年,我到法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光考察。这期间,出于职业的习惯,我特别考察了法国的中小学教育情况。现阶段,法国基础教育即义务教育学制十年,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三年。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素质教育。法国领土仅为湖北省3倍,人口与湖北省人口相仿,但却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经济实力位居第四,包括地铁、空中客车等在内的科技成就更是有目共睹。我想,这一切与法国从素质教育着眼,从小公民入手,提升全体公民的素质不无关系。
一、法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见闻
在二战以后,法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它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不仅寓于学校教学中,也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一)国立博物馆里到处都是中小学学生的身影
法国的国立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公民免费,这就成了中小学生常去的场所。在海洋与非洲博物馆,学生们经常去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非洲文化遗产及与之有关的科学、历史知识,也常常静静地坐在地板上练习素描。自然历史博物馆坐落在巴黎植物园里,这里的动物骨架展厅、热带植物园、动物园、进化馆是小学生参观的常规项目之一。在进化馆,学生可以看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可以看到动物的演化,例如羊的成长和羊毛制衣的过程。卢浮宫的参观者每年达600万之多,其中,学生占半数以上。为此,卢浮宫为学生及各种各样的参观者免费准备了各种文字的参观说明(2001年,在国务院的资助下,卢浮宫开始有简化汉语版)。成群接队的学生除了参观宫内的珍藏外,还专门参加卢浮宫为学生专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艺术车间”。所谓艺术车间,并不是工厂的车间,而是卢浮宫专门为学生开设的专题活动,如“了解遗产”、“认识植物”、“古埃艺术”等。在艺术车间,备有各种与主题有关的各种材料、模具,除了听讲解、参观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参观看到的东西。这种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科技城是学生科技知识的要地
科技城全称科学与工业城,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北部的19区,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城。自1986年建成以来,作为一个集科技展览、动手实验、资料阅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馆,对包括学生在内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开放。每年接待300万参观者,中小学学生占40%。在科技城,可以了解到光和电的特性、如何利用水发电、人体结构、飞机的制造、汽车的历史、教育的发展、住房的演变等等,还专门为6岁以下、12岁以下的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开设了两个儿童馆,以一个半小时为单位开放。这些活动通过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动物、植物、人类的发展、太空等,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强青少年的求知欲。
(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不管是历史文化景点、植物园、工厂,经常可以看到四五个辅导员带着一二十个学生从事各种活动。这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
二、法国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举措
(一)小班教学与活动使得人人素质提高
中小学实行小班(20名左右学生)上课。一般地,老师(有时也是2-5名教师组成指导小组)根据科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一整套活动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该方案中的不同课题方案,分组(4—5人)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
(二)时间上的保障
法国每学年35教学周。小学每周30节课,中学每周26节课,周三下午和周六、周日放假。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小学为例,小学设7门课程,分3组,给每组课程都规定了最低、最高教学时数。这样,教学时间获得保障,又可以灵活掌握教学时间。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形成了法国独特的“星期三现象”。这时,学校的课堂关闭了,社会课堂敞开了大门。于是,不论是植物园、动物园、社区体育场还是博物馆,工厂,到处都是学生。利用这段自由的时间,学生在社会课堂学到了远比学校学到的东西要多。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课程围绕提高学生素质设置
中小学开设科学技术课,包括天空与地球、物质与能源、工艺创造、信息科学等内容。同时开设的有艺术教育、音乐教育和体育运动课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在课程设置方面,最有特色的是“发现世界”课程。它通过对青少年的生活、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对生活物质的形态与存在等,让他们了解物质、生活、世界、科学、自然界、宇宙等各个方面。
(四)能力培养有明确的目标
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应培养儿童的3种能力:普通能力(包括言行举止和获取方法的能力)、掌握语言的能力、获得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五)知识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采用灵活多样、深入社会的教学形式,从生活中提炼知识,教育不局限在课堂上的说教,这是法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学生们分组到图书馆、资料室、科研机关、商店、工厂等地实地查阅资料、调研、收集信息,通过向生活中学习使学生们感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以激发了学习兴趣。例如,学生从自己使用的易拉罐、塑料瓶、软包装盒、玻璃瓶等认识到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在进一步理解它们能否再生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
(六)手脑并用法则与创新教育
在法国,自9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了美国的“动手做”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动手实践、表达看法。这种教育方法强调的是给学生学习科学的“钥匙”,即学习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给予多少知识。从90年代末期开始,教育部和工业部共同发起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会议一致认为,创新是未来社会的主旋律。为此,学校把创新教育视为教育的重点。通过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七)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协力
早在70年代,法国中小学就建立了由学校和家庭联合组成的“学校共同体”。“学生家长是学校经常性合作者”,“是教育共同体不折不扣的成员”。为此,教育界与社会各界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种社会大环境对于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手做”即是典型的一例。这项活动在博物馆、科学实验室、大学、自然与历史研究所、工厂等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5年间已在约4000个学校推广,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八)抓外语教育,提高未来公民的国际竞争力
法国的教学方案指出,学习外语有利于未来的国际竞争,它关系到法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因此,外语教学得到了加强。学生可以选择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作为必修语言,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每周3课时。
三、法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尽管中法两国在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从培养未来世界的人才着眼,教育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培养目标是相通的。因此,法国的素质教育对我国现阶段推行的素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增强社会对中小学学生的关心
素质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社会环境和成年人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如法国的“共同体”那样,从教育部长到普通百姓都关系这一问题。素质教育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是文化事业部门。为此,社会各部门应该作好学校的“助手”,尽一切可能提供条件为学生的实习、见习、参观、调研、考察等开绿灯。对中小学学生免费开放博物馆、科技城、青少年宫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早地融合到社会。
(二)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两手抓
在规定教学总学时的基础上,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这两个方面的课时要规定一定的比率。这就要求从整体上调整教育的目标,例如,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提高升学率,而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同时,对各年级的教学大纲作一定的调整,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例如,不搞“满堂灌”,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钥匙”。
(三)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应用有利于学生思维开发的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基础,放开学生的手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实现经验——知识——智慧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同时,在各种考试(包括高考)中加入素质教育(尤其是创造力)方面的题型,并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估。
(四)将减轻学生的负担落到实处
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为此,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这可以从减少学生的课时数和加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力度开始。例如,规定周末不得上(补)课;规定每周的学时数,其它时间不得补习基础教育课程。将学生带出课堂,进行更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的结束社会,了解社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将他们早日培养成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