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顺乎世界潮流在教育改革上的有力证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影响,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出现了面向少数学生,偏重智育、考试科目、考试分数的错误倾向,严重扭曲了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创 新能力萎缩,身心素质片面、畸形发展的不良后果。因此,素质教育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要进课堂,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笔者前段时间有幸 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石宏老师的一节课《喷泉实验的研究》,深深体验到了当今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韵味,它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相比,体现了以下 三个鲜明的特征。
一、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和调控性,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效果。
石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是传统的、单一的、片面的,而是多元价值的教育,是由多方面要素组成的目标群,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创造性等领域,具体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全面地实施“双基”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掌握了“双基”,能产生广泛的适应性,并产生很强的迁移性,获得各种能力、智慧的增长点。因此,一上课,石老师就开门见山,演示了一遍氨气溶于水后形成的喷泉实验,由学生来阐述该实验的现象,原理及应用范围。经过讨论,学生对应用范围的结论是:适用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发展智力和创新品质
在形成上述结论后,石老师提出:二氧化碳属于可溶性气体,而非极易溶于水,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利用桌上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 馏水、指示剂等)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二氧化碳能否形成喷泉实验。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三三两两互相探讨,气氛相当热烈,2、3分 钟后绝大部分同学开始进行实验,十分钟后,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喷泉,实验获得成功,接下来石老师要求同学们解释成功的理由和寻找不成 功的原因,使那些没有获得成功的同学对照发现了存在问题的地方。此时,同学们在实验的启发下对上述的结论进行了修改:气体要能溶于液体或与液体反应使体积 不断减少方能形成喷泉实验。
石老师又问:空气与水能形成喷泉实验吗?
这真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用液氮装置来冷却空气。”“把装空气的烧瓶接一个针筒把气体抽出来。”另 一女生回答:“你们都只想到把烧瓶里气体减压,为什么就不可以给液体加压呢?”“请说操作方法。”“嗯,还没想好!”另一男生接话:“确实可以,我们可以 在密闭条件下,在液面上利用化学反应不断产生气体,以增大压强。”“把它放到海底去,利用水压。”又一学生:“为什么不把水换成可以溶解空气的溶剂呢?” “什么溶剂?”该生:“好象还没找到。”学生畅笑。一女生:“先把空烧瓶加热,再接上喷泉实验装置,然后用冰袋冷却烧瓶,即可形成喷泉。”石老师按照该女同学的思路进行实验,果然大获成功。此时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我们的学生原来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能力,如此强烈的创造欲望,而我们却时常在埋怨学生的能力素 质越来越低,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在于我们如何去调动、去开发;在于我们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课堂教学应该是加强学生的智能的训练,使学生 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应该是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品质,因为发展创新品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开发学生 脑的潜能,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展左右脑的协调工作能力。使课堂教学由继承性向创新性转变,这样才能使学生适 应时代的需要。
3、 发展学生健康人格
就是使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人格素质方面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是相互统一的,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在这节课中,石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点,有意强化了这些因素的训练和发展。
以上这些目标的内容包含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多方面,这节课中这些目标的实现真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使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二、
以学生为本
我们目前的不少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以教师为唯一主体,教材为根本,教师的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部分,师生交往时教师主动而学生被动应付,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体 性质,重视学生共性而压抑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少数“精英”,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使课堂丧失了活力的普遍情况。而在石老师的这节课中,突 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在重视学生共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先天差异,把所有学生看成是学习与自身发展的主体和具有丰富潜能的独特个体,重视学 生个性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石老师的课堂教学方略中,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信任,发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情谊,对学生大多是进行提醒和鼓励,而没有责备,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改教 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使课堂象个“家”,让学生有亲切的归属感,在课堂的大家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倡导了 启发式、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探讨的学风。
2、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竞争学习
在 该课中,一方面重视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智慧与才能的机会,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互教共学的积极性和学生 相互交往的教育、发展功能。同时也开展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使合作学习、竞争 学习二者兼容并存,从而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
以学论教,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石老师的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协调、配合,是教与学的统一,他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第一,以学论教。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 教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学。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及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石老师并不是只 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教学生,不是让学生消极适应教材和教师的教法,而是重视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按照学生学习的方法与原理教,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明确应该 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第二,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在这一节课中,石老师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使用问题教学法、局部探求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提出新问题、想法,自己去探求知识,变被动地学为积极主动地学。
素质教育怎样走进课堂教学中来?看来最关键的是我们全体教师要转变观念,要科学理解课堂教学的概念,要能够认识到课堂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是不可分割的相互联 系的两个方面;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还要能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智力、创新能力、品 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在素质及推动其和谐发展。